- 发布日期:2025-06-25 06:10 点击次数:57
从表现形式看,《诗经》中的诗以四言为主,如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”。除了四言,《诗经》的诗句还有二言、三言、五言、六言、七言等,但数量不多。
从风格特点看,《诗经》又有“风”“雅”“颂”三种体裁。
“风”指什么呢?
现代汉语中有“民风”“采风”等词,“风”均指与民间相关的风俗、风气。所以“风”诗一般指表现民情内容的诗歌,也是百姓日常吟诵之歌。
风诗源于民间,语言相对浅易,诗篇内容也往往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,比如婚恋、农事、家庭等。在文本结构上,也常采用“重章叠句”的手法。所谓重章,是指上下章句子结构相同,而“叠句”则指句子不断重复。如《周南·桃夭》:
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
桃之夭夭,有蕡其实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室。
桃之夭夭,其叶蓁蓁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人。
这首诗共有三章,每章前两句都描写了桃树的各种姿态:花朵盛开(灼灼其华)、果实肥硕(有蕡其实)、叶子茂盛(其叶蓁蓁),后两句则都写了女子出嫁。这就是结构的相似——重章。诗中的“叠句”现象则指“桃之夭夭”“之子于归”这两句诗的反复出现。
“雅”指什么呢?
汉语中“雅俗”常常相对,由“雅”构造的词,如“优雅”“典雅”等都指不随便、比较正式。所以,一般认为“雅诗”是由当时士大夫阶层的贵族创制,语言正式典雅。诗篇内容也偏重于与朝廷官员、国家管理相关的事情,如征伐、宴饮、祭祀等。
“雅”又分大雅、小雅。“大雅”创作于周王朝强盛时期,以歌颂周朝祖先和王业的丰功伟绩为主,而“小雅”则是周王朝衰落时的诗。与风诗相比,雅诗语言相对正式,生僻词也更多一些。而且诗歌的篇幅也更长,一首诗往往在四章以上。比如《小雅·采薇》共有六章,每章有八句诗。我们选取前三章感受一下:
采薇采薇,薇亦作止。曰归曰归,岁亦莫止。靡室靡家,玁狁(xiǎn yǔn)之故。不遑启居,玁狁之故。
采薇采薇,薇亦柔止。曰归曰归,心亦忧止。忧心烈烈,载饥载渴。我戍未定,靡使归聘。
采薇采薇,薇亦刚止。曰归曰归,岁亦阳止。王事靡盬(gǔ),不遑启处。忧心孔疚,我行不来!
诗篇每章的前四句,同样采用了“重章叠句”的写法,讲述将士出征的时间,正是春季采摘薇菜之时,心想着何时才能回归家乡。每章后四句则都在描写出征的原因与战事尚未结束的忧虑,其中“玁狁”“不遑”“靡盬”“孔疚”等都是疑难字词。
“颂”指什么呢?
“颂”是“从页、公声”的形声字。以“页”为偏旁的汉字,意义一般与头部相关,如“颈”是脖子、“颔”是下巴、“硕”是大脑袋等等。所以,“颂”在早期指仪容。因为祭祀时讲究各种仪式仪态,故而将祭祀诗称为“颂”。
“颂”分《周颂》《鲁颂》《商颂》,顾名思义,《周颂》大部分是周王朝对周代贤明祖先的祭祀,《鲁颂》是西周时期鲁国人对祖先的祭祀诗篇,而《商颂》则是西周时期宋国人祭祀商祖先的诗歌。颂诗由于是祭祀时吟唱的诗篇,因此整体诗篇的语言相对古老,也是最难阅读的一部分。比如《周颂·清庙》:
于穆清庙,肃雍显相。济济多士,秉文之德。
对越在天,骏奔走在庙。不显不承,无射于人斯。
作为《周颂》的首篇,本诗主要是礼赞周朝奠基人文王丰功伟绩。全诗仅有八句,但是每句话都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差较远,需要逐字译释。
了解了《诗经》“风、雅、颂”的区别后,你是否注意到诗的篇名?
一般完整的诗篇名会标注诗歌的内容体裁,比如上文的《周南·桃夭》,看到“周南”就知道是风诗;《小雅·采薇》,看到“小雅”就知道是雅诗;《周颂·清庙》,看到“周颂”便知道是颂诗了。
来源:《光明少年》2025年5月刊
(文 / 凌丽君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,教育部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、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)
